2010年至2011年間,全球太陽能業(yè)者瘋狂擴產,造成供需失衡,加上大陸業(yè)者降價搶市,使太陽能產業(yè)進入黑暗期,歐美廠商甚至破產、重整,不過,太陽光電集團卻仍有余裕設廠,董事長羅家慶說,「我們一開始就選定利基市場,并建立自己的研發(fā)能力」。
當許多太陽能廠直接從德國買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制作技術,6年多前,羅家慶就決定從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出發(fā),一開始與清交大、工研院及供應商合作,商借一些設備開始,堅持建立自主技術,在不景氣時代,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「這段期間我們輸日的量沒變,只是價格下降」他說,當初的堅持沒有錯。
羅家慶非科技人,他的第一桶金其實是做房地產。他說,16歲就到紡織廠當技工,念書當兵考預官,分配到高雄203兵工廠當技術員,退伍到裕隆汽車擔任汽車開發(fā)工作,后來自己當老板,選擇房地產。
因缺資金,他走中介、代書與經紀方式起步,民國82年正是房地產最不景氣的時候,一直到86年,不過,他憑著辛勤奔走,一步一腳印,87年到90年后,房地產飆漲,他翻身。
2006年他看好太陽能產業(yè),決定投入,一開始沒有創(chuàng)投支持,他靠房地產累積的人脈,親自領軍研發(fā)團隊,6年間累積近100項專利,最近發(fā)表「智能型太陽能追日系統(tǒng)」,產品效率較其它產品高很多。他說,英雄不怕出身低,勤跑、肯做,堅持對的目標,就能達陣。
當許多太陽能廠直接從德國買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制作技術,6年多前,羅家慶就決定從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出發(fā),一開始與清交大、工研院及供應商合作,商借一些設備開始,堅持建立自主技術,在不景氣時代,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「這段期間我們輸日的量沒變,只是價格下降」他說,當初的堅持沒有錯。
羅家慶非科技人,他的第一桶金其實是做房地產。他說,16歲就到紡織廠當技工,念書當兵考預官,分配到高雄203兵工廠當技術員,退伍到裕隆汽車擔任汽車開發(fā)工作,后來自己當老板,選擇房地產。
因缺資金,他走中介、代書與經紀方式起步,民國82年正是房地產最不景氣的時候,一直到86年,不過,他憑著辛勤奔走,一步一腳印,87年到90年后,房地產飆漲,他翻身。
2006年他看好太陽能產業(yè),決定投入,一開始沒有創(chuàng)投支持,他靠房地產累積的人脈,親自領軍研發(fā)團隊,6年間累積近100項專利,最近發(fā)表「智能型太陽能追日系統(tǒng)」,產品效率較其它產品高很多。他說,英雄不怕出身低,勤跑、肯做,堅持對的目標,就能達陣。